近日,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应邀来我校作题为《察变—应变—求变:教材文本的研磨与教学文案的创意——以<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>为例》的教学展示与研讨。活动由郑流爱教授主持,我校学科教学(历史)专业硕士生和历史学科卓越师范生培养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首先,李惠军老师给浙师大附中的高二学生带来一堂名为《蝶变·蜕变·嬗变——中国古代赋役规绳演绎三重门》的复习课。李老师以“徽州丝绢案”为起点,引出张居正的“一条鞭法”,并以问题“一条鞭法的前世、今生、后续?”为切入,激发学生思考并顺势引入本课主题——“赋税”,进而从蝶变、蜕变、嬗变三方面展开教学。最后,李老师给学生提出“萍踪·联想·沉思”三个问题作为课堂收束和课后作业。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、渊博的专业素养、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,给学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课堂。
随后,李惠军老师以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的变化为切入点,为与会教师作了题为《察变·求变·应变——从新教材文本的研磨到新教学文创的改良》的学术研讨,分享了自己在历史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。
、
李老师指出,我们在面对新教材文本时首先要“察变”,即察看课标要求、教材文本的表述,引导大家深思历史教材文本透析的视域和焦点。其次,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的“讲不完、讲不清、讲不对”三个难题,教师要积极“求变”,立足课标和教材,把握好历史知识的轻重、缓急以及核心与边缘,进而根据重难点的解决需要用足、用好、用透教材里的材料,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学。由此,教师就要“应变”,即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教学,在史料发掘上求真、在史实知识上求精、在史学方法上求通、在情感教育上求实,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。
在研讨过程中,李老师以自身的教学设计为例,展示了教材处理艺术之巧妙和教学环节设计之精细,为在座的历史教师和师范生带来了一场历史教学的艺术盛宴。
郑流爱教授在活动总结中指出,李老师之所以能够学史知真、释史求通、授史立德,正是他坚持课标引领、素养导向、专业为重、阅读为基的结果;李老师的教学和研讨,充分展现了海派特级教师的风采,专家型教师的风格和“双师型”教师的风范。此次活动不仅是历史知识与教学智慧的碰撞,更是学术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典范,为与会师生带来了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。